【生命迈幼·教育科研】云上探讨 空中论教 ——《陶行知的创造和创新——关键在于行动》

浏览数量:0     作者: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1-11-08      来源:本站

2021117日下午,我园全体教师如约而至,相聚栖霞区教科研网络大讲堂,聆听了南京陶行知研究院副教授,陶行知纪念馆老馆长朱晓春带来的《陶行知的创造和创新——关键在于行动》专题讲座。

讲座中,朱晓春馆长从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实践教育方法和思想着手讲解,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和五大主张,论述了创造教育的意义。同时朱馆长也提出了如何解放儿童创造力,培养发挥儿童创造精神,如何培养学生自动力。最后,朱馆长结合双减的大背景,启示教师应该拥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动。

心得感悟

朱馆长的讲座干货满满,参加本次学习的教师们抓紧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了由教育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聆听,及时记录与反思。

陶行知(2)_html_933dd1e.jpg陶行知(2)_html_674674ec.jpg

陶行知(2)_html_m28b04254.jpg陶行知(2)_html_m27ca494e.jpg

迈幼中心园

余文雅:今天观看了《陶行知的创造和创新——关键在于行动》的讲座,认真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我们可以做到:解放幼儿的眼睛——使他们从书本和试卷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看社会、看自然、看生活;解放幼儿的双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学做合一”;解放幼儿的头脑——鼓励幼儿、创造机会让幼儿开动脑筋,积极思维,学会思维;解放幼儿的嘴——给他们说的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解放幼儿的空间——除了集体教学,还引导他们接触游戏,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给他们广阔的天地;解放幼儿的时间——给他们活动的自由。

最好的教育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是把每个孩子的天性、潜能和特长发挥出来,而不是一味的“补短”。同时,也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可以鼓励孩子去做想做的事情,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若能指引每个孩子发挥出自身闪亮的东西,那么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就能达到最大。教育孩子就像种花一样,需要营养、水和阳光。

叶舒平:1.陶行知认为:行动是教育的开始、创造才是其完成、仿我者死、创我者生、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创造是永恒主题。

2.学校生活实践大力推进创造教育

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四种精神:“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五大主张:行是知之始(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即主张随学随教)、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3.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

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中的精髓。所谓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陶行知先生以既勇于百折不挠,大胆创新,又善于坚持真理、细心探索的科学态度,躬行于实践之中,创造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4.解放儿童创造力,培养发挥儿童创造精神

教育者要启发培养儿童的创造力,采用多种手段、方法启发儿童,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赏识教育”。

5.培养学生的自动力,使学生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

陶行知指出,学生的创造“倘使都能自动,不是自发行动。自发的行动是自然而然的院士行动,可以不学而能。而自觉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还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设疑辩难的能力。设疑辩难是通向创造的第一步阶梯,是创造教育的重要方法。

6.扎根生活办教育为“双减”赋能

陶行知“六大解放”思想与“双减”政策不谋而合——让孩子从单纯的课本中解放出来,将孩子推入大自然、大社会,变成立体、开放且生动的“活人”。

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解放”更多的是孩子心灵的解放,强调要引导孩子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成为生命的小主人,让孩子自觉地成长。陶行知先生特别创造了师范教育和创造教育,贴近生命、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构建了教育大格局。

7.“教学做合一”教师要成为社会改造家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有大格局、大视野,要用人类的语言,在社会改造的视野之下办教育。在自身的教育生命里,既是故事的主人公,又是书写者,要时刻考虑用什么样的文字续写这篇生命故事。

8.春天不是读书天

陶行知倡导“活的教育”,希望大家“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教育需要“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权利和自由还给儿童。就当下而言,让学习者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的“减负”。

9.“教学做合一”教师要成为社会改造家

10.从“补短”到“扬长”家庭教育中找到初心

推崇从正面教育孩子,非一味批评指责,呈现出高超的教育智慧。允许孩子“野”一点、“猛”一点,去做想做的事情,激发孩子的创造力,指引每一个孩子发挥出自身闪亮的东西。

陶行知(2)_html_7f8187b6.jpg

迈幼嘉誉山园

童利朗:树立新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培养儿童创新能力“幼儿创新教育”的前提应该是“幼儿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更新,注重幼儿身心特点、年龄特点是创新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幼儿教育领域相对约束度较小,是冲击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最好的突破口。教学方法要由知识灌输型转变为思维激励型,由被动倾听转变为主动探索型,使儿童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活动知识,从而使儿童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发展。

将创新教育渗透于一日活动中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发展儿童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发展儿童创新能力的意识,是否有能力发掘出普通环节中潜在的创新教育内容,是否能把握住教育的契机。如:儿童喜欢玩水,洗手时长时间冲洗,久久不愿离开,就可以组织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假如没有水会是什么样子?”儿童说出了水的许多种用途,设想了没有水的种种后果。这样,既激励了幼儿的发散思维,丰富了儿童的想象,又让儿童懂得了珍惜每一滴水的重要性。
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源泉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将历史性地勇担其组织技术创新以及培养创新人才的伟大历史使命!

冯学艺:陶行知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陶先生认为儿童是有创造力的,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的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所以只有承认儿童创造力,才能解放儿童的创造力。我们作为教育者,首先要真诚地与儿童生活在一起,了解儿童,发现儿童的创造力,要以儿童的创造欲为前提,启迪和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创新精神是要靠激发的,创新能力是要靠培养的,而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要把创造教育运用到实践中,把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为中心,在教育教学当中,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使用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儿童自觉地学习,有主动地追求。

陶行知(2)_html_408c769d.jpg陶行知(2)_html_m37a7bb68.jpg

迈幼丁家庄第一分园

田丽萍:今天下午有幸听了朱晓春校长的讲座,他讲述了陶行知对儿童的六大解放,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促进幼儿空间的解放。这里的“空间”,其实就是指幼儿活动和学习的围。在以往的教学中,学校,就是幼儿们活的空间,也是他们在学习中全部的范围。但这个范围始终是有限的,会局限他们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化活动中,教师需要将幼儿从这种具有局限性的空间中解放出来,为他们提供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比方说,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各种户外游戏,带领幼儿到公园、社区等地方去开展各种活动。这样一来,也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教师结合幼儿园的活动,合理地融入这一思想,以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创造精神。

总之,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先驱。他在中国教育史的儿童教育理论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我们在进行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以陶行知儿童观为指导,结合现代社会的一些有利的因素实行幼儿教育,帮助幼儿能够回归质朴,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张金煜:通过本次讲座,我深深地被陶行之先生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我们做教师的,在课堂教学行为中,要使你对幼儿的德育培养、知识传播等都较好地被幼儿接受并产生效果,应具备的基础条件不外乎这样三个方面:人格、学问、方法。我们做教师的给予我们幼儿的是关爱、是亲和,幼儿会回报我们教师疏远与冷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早就有这样的定论:轻松、和谐、充满爱的环境能够激发人健康向上的情感,能够唤醒人的爱心。相反,充满仇恨、冷漠的环境却会诱发人产生邪恶,使人与人之间变得隔膜、疏远、丧失爱心。

我们教师在教育幼儿时要因材施教。不断地观察幼儿、走近幼儿,研究幼儿、直到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最终达到了解幼儿、理解幼儿。说理要动之以情,管理要晓之以理。

要达到以上目的,我们做教师的除了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以外,更重要地要拥有一颗爱心。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的心,一颗关爱幼儿成长的仁爱之心。

陶行知(2)_html_m2d276e55.jpg

迈幼丁家庄第二分园

陆昊:通过本次讲座我认识到:一、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发挥儿童的创造精神。二、突出主体地位,发展创造性思维 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民主师生关系环境固然重要,但同时也体现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三、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思维。

在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先生博大精深的创造教育思想,对指导教学改革,培养创新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肩负祖国下一代培养重任的教师,应努力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课堂教学做起,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做起,真正把“创新落到实处”。创造教育的研究,对于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起着十分重大的推动作用,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实践是创造教育研究领域的瑰宝,对它的研究将是人类教育史上一个最具价值的永恒主题。


马丽娜:今天下午在朱教授的讲座中,我感触颇深。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而要做到这一点,让学生去亲身感受书本中的知识,进而想去探究这些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要多让学生去“行”。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生的创造环境是“5+1”。“5” 是指创造健康之堡垒,创造艺术之环境,创造生产之园地,创造学问之气候,创造真善美之人格。“1” 是指开展设疑问难。陶先生的这番论述告诉我们,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创新教育环境”。当今中国教育现状,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当前教育是以选拔少数人升学为目的的,是以单纯应付选拔考试,牺牲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学习为代价的。这种环境束缚了学生的个性,致使我们的学生无创新欲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时间、创新空间、创新内容,永远只会跟在老师和他人后面,由他人扶着走路。中华民族要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创出世界的“经济奇迹”,必须要改善创新教育环境,培养当代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情感、创新能力。

迈幼丁家庄第三分园陶行知(2)_html_34093ac7.jpg

陈丹琴:今天聆听了朱教授的讲座《陶行知的创造与创新》,让我对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理论有了新的思考:实施爱的教育。一、保护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精神,实施爱的教育。二、引导幼儿关注社会生活,实施生活教育。三、指导幼儿学会学习,尊重幼儿主体。四、焕发幼儿活力,是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必须的操作要求,实施“六大解放”

今后我们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顾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视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褚姗姗:今天聆听了朱教授的讲座使我收获颇丰!身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孩子的创新思想呢,该怎样肩负起这个重任呢?

首先,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和轻松、愉悦积极的心理环境,让幼儿能自由地在这种环境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这一环境中,幼儿是主体。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发展需求,引导幼儿思考、提问和表达,多给幼儿自主决策的机会,教师应该有爱心和耐心、加强指导和鼓励,给孩子们充分自由发展的空间。

其次,教师应该让孩子从传统教室走出去,到生活中去学习,使幼儿能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充分地游戏、学习。同时,教师应该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以幼儿为主体,在有效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下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温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培养有想法、能思考的创新型人才。作为肩负培养祖国下一代的年轻教师,我们更应该从小事做起,真正把“创新落到实处。

陶行知(2)_html_6adcbde6.jpg陶行知(2)_html_7f0e34d1.jpg

迈幼瑜憬湾园

郝雪:通过朱教授的讲座,我更深刻地理解到,陶先生所提倡的“解放”更多的是孩子心灵的解放,强调要引导孩子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成为生命的小主人,让孩子自觉地成长。

在“生活化课程”,我们幼儿园和家长一起带孩子们走出校园,体验迈皋桥老街,体验汤山七坊,带着孩子们做豆浆、插花、扎染、摄影、做针线活儿,让孩子们认识了更真实的自然与社会,这是在践行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主张,这些都是生活的力量,这种力量会让孩子们拥有一片自己的心灵栖息地。

而创造力——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老师也要同样的重视,从兴趣点出发也许很简单,但是把孩子的想法变成现实很难,需要家长和老师一致的引导与陪伴。一次又一次小目标的达成,培养的是孩子的行动力思考力,激发的是孩子们的内驱力,体验的是一种自我效能感。每一个人都应当有所尝试,让孩子成为生活的掌舵人。

卜盼盼:今天有幸听了南京晓庄学院朱晓春教授《陶行知的创造与创新——关键在于行动》的讲座,受益匪浅。我深深的思考我们要交给学生的是什么,我们的孩子需要学习的究竟是什么的同时,值得我们反省的是我们解放了孩子们的手脑,给孩子充分接触自然与生活的机会了吗?我们是否注重培养了孩子遇事打破砂锅问到底,养成了质疑的好习惯。我们是否还给了孩子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们是否创造了机会,让孩子在行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在实践中,努力开发孩子的潜能,恢复孩子自然的行动本能,培养具有创造性、有进取心的新一代。我们作为教师,要树立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在生活中渗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在幼儿教育中避免死记硬背,着重培养幼儿的思辨能力。在幼儿教育中,让幼儿大胆地说自己想说的话,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创新,表扬有创新精神的小朋友。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陶行知(2)_html_m66a11e21.jpg

创造教育的意义重大,这给我们嘉幼人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发,在双减的大背景之下,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将陶行知教育思想融入我们的日常教育。期待老师在陶行知先生的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的引领下让教育充满鲜活的创造力与蓬勃的生命力。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4号  电话:025-85316710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