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迈幼•育儿分享】“请,一起成长”第一期《给孩子力所能及的爱》

浏览数量:1     作者:南京市迈皋桥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0-12-22      来源:本站

图片24.png

请,一起成长南京师范大学“提升科研品质、提高栖霞幼儿园教学质量”课题组专门为“青之秀之教育实践”度身定制的一项亲子共成长线上分享活动。

这里,是一个促进宝贝更好成长的桥梁;

这里,是一个养育问题的搜集处;

这里,也是一个父母经验分享的平台;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的提供,可以使家长与孩子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供稿人:成一班郭淑仪妈妈

谈起教育,也许不少长辈会说:“你还年轻,经验少,不知道该怎么管教孩子……”的确,新手父母在教育孩子问题上一头雾水,即使是储备了再多的理论知识,可是一到了“提枪上阵”之际却依旧困难重重。

让我意识到培养孩子自能能力的重要性是源于一个苗苗的举动。记得苗苗入园之前,迈幼青秀城的园长给小班的家长们提了三个要求:1、入家门之前,让孩子学会整理鞋柜的鞋子;2、要求孩子将自己的碗筷主动放入洗碗池;3、读绘本题目是一字一点,教会孩子有始有终的道理。其实当时的我还头疼于孩子说什么话都不听,安排什么事都磨蹭的一些坏毛病,我甚至把责任归结于苗苗的外婆过于宠溺孩子。暗自嘀咕着:“我也希望她能做好,可是苗苗这小脾气能听我的吗?”不过我是个听话的家长,我将园长的要求一件一件的说给苗苗听,并告诉她:你要是每天能把爸爸妈妈婆婆还有你自己的鞋子在鞋柜上摆摆好,这第一件事就轻松完成了。小丫头在我提要求的当天爽快的把事情做好了,却没有足够的耐心坚持下去。不过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她在入园之后,竟然主动要求整理鞋柜,我意识到在幼儿园一定是老师要求小朋友们摆放好自己的鞋子,我第一次感受了教育的力量!

从那一刻起,我决心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一、学会坚持,“唠叨的爱”能见效

家庭教育中,最不好的便是“三天打鱼,两日晒网”式教育,往往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由于父母不能坚持,孩子便养不成自理的好习惯。每天一唠叨看似有些烦人,实则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入园那天,苗苗第一次主动要求整理鞋柜之后,我对她的夸赞便不间断。即是回家迟了,打开门便会夸苗苗;“今天我们家的鞋子摆放的真整齐,一定是我家小可爱放的!”“今天苗苗把爸爸妈妈鞋都放在了不同层,很会摆放哦!”“苗苗,帮妈妈放一下鞋,妈妈送你一个吻!”在每天的不断要求中,苗苗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完成,甚至还能帮大人完成。

一、做好榜样,潜移默化懂自律

现在的教育类app遍地开花,线上学习似乎成了一种潮流。我没禁住推销,给苗苗报了不少线上网课。其中一门线上美术课有不少的美术工具,在一开始学习的时候,苗苗的学习桌上堆满了各种绘画工具,也没有要整理美术工具的意识。于是我有意识地在课程结束之后整理工具,并故意提问:这只黑色水彩笔应该放在哪个格子呀?这张镜面宣纸要放到哪里呢?哎呀,这里是不是缺了一支蜡笔呢?苗苗你帮妈妈找找看。苗苗虽然不愿意整理,但是很乐意帮忙。慢慢的她也知道画完画应该把自己的桌面整理干净,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慢慢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希望我作为母亲能给孩子最好的生长环境。

图片28.png

 

一、长情陪伴,于关爱中提要求

    陪伴会让孩子感受到爱。苗苗是一位脾气比较拗的小姑娘,不顺她的心意便会哭闹不止,“如何处理孩子要求没有满足的问题”我也听过不少专家的建议,然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同样的方法在不同孩子身上会起到不同的效果。可能对于孩子的一些小毛病我还是会一筹莫展,但是我还是会通过陪伴阅读、陪伴玩耍、陪伴学习,让苗苗感受到爱,所以即使是批评她,她依然把我当成她最喜欢的人。我想:有爱是孩子能够自理的前提吧。

最后想说的是: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系统性、有目的性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却恰恰相反,父母不可能为了教育孩子写一份教育方针或是教育目标。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不需要制定计划,这个计划不一定是书面的,可以是在意识层面的。只有做好孩子的榜样,配合学校老师的工作,孩子才会更优秀!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陪伴宝贝成长的过程中,

你们将幼儿的点滴记录下来,

同时自己的内心也慢慢沉淀成长,

这些在幼儿与家长之间悄悄生根,

慢慢发芽!

在这个过程中,

肯定是有苦有乐,

有欢笑有磨炼!

如果您也有自己独有的育儿心得或是在育儿方面的困惑,都可以投稿给我们哦!欢迎大家的积极参与!

投稿方式:1.直接投稿给各班班主任.

      2.投稿至邮箱:526763852@qq.com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4号  电话:025-85316710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