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2 作者: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 2019-09-23 来源:本站
一、案例背景:
死亡这两个字似乎很可怕,大人们总是刻意地逃避它、忽略它。他们也很少对孩子提及它,似乎觉得这不是孩子该知道的事情。对“死亡”的“讳莫如深让孩子们也开始对这个陌生的词感到好奇和恐惧。班里的辰辰以前就对玩游戏哲哲说过:“你别说死这个字,这是不好的话!”小早也曾问过我:“老师,人可不可以不要死啊?”。可是逃避死亡,死亡就会消失吗?生活还是会继续,恐惧也不会改变现实,死亡依旧会到来。与其让孩子们恐惧死亡,倒不如一开始就坦然面对。
二、案例描述:
1.断了翅膀的小可怜
中午的阳光暖暖地擦过脸颊,春天才来不久,但到处都是美丽的痕迹。孩子们欢快地在幼儿园的小树林满园子打转。突然有几个小孩子蹲在了小池塘的边上,这时烨烨激动的跑到我面前大声喊道:“老师,这里有个蝴蝶!”我跟着她一起过去,瞬间整个班的孩子都凑了过来。只看见四个孩子拦着其他人蹲成了一个圈,保护的中心是一片绿草地,上面有一只掌心大小的黄色蝴蝶,特别的是这只蝴蝶只有半个翅膀,由于中心的不稳不停地在振翅挣扎。
小早抬起头告诉我:“老师,我们发现了一只断了翅膀的小蝴蝶。”
其他的孩子听了更加的好奇了,一个劲的挤着看。
“老师,它的翅膀怎么断了?”
“老师,那这个蝴蝶还飞得起来吗?”
“老师,我们救救它吧。”
一下子好多个问题向我投了过来,他们带着好奇和渴望的眼神看着我,可为难的事我并不知道如何救一直断了翅膀的蝴蝶。我和孩子们去取来了一个小碟子,在他们的注视下,小心翼翼地将蝴蝶移了碟子上,捧着它和孩子们一起回班了。
2.见证生命的逝去
蝴蝶被放在了桌子上,孩子们全都围着它。
小早同情地说:“这个小蝴蝶真的太可怜了,翅膀都没了,以后再也飞不起来了。”她抬着头撇着小嘴可怜巴巴地看着我。
璇璇很着急“小可怜,要不我们给她做个翅膀吧。”
“老师,它会不会死啊?”余喆紧张地扯住了我的衣角。
蝴蝶刚刚就已经奄奄一息了,我们还没来得及营救它就一动不动了,慢慢地唯一的翅膀也耷拉下来了。
嘈杂的教室安静了下来。
“死了吗?它死了吗?”妍妍小声地问着戳了戳旁边的烨烨。
烨烨伸出手轻轻地碰了碰蝴蝶的翅膀“不动了!”
琪琪看了也试着抖了抖碟子,蝴蝶立刻僵硬的偏到了一边。
“啊,老师,蝴蝶死了。”他突然扯大了嗓门。
“蝴蝶死了。”“蝴蝶真的死了。”瞬间孩子们之间传开了,他没们像知道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捂住了嘴巴互相看着,瞪大的眼睛满是好奇和惊讶,还有一点恐惧。
“不是死了,蝴蝶是去世了。”辰辰说。
“就是死了,死了就是有了。”好好说。
“我知道的,人老了就生病,就会死了。”
“人都会死的,老师也会死。”烨烨插话道。
蝴蝶的死并没有带来太多的悲伤,他们更多地开始讨论起了什么是死亡。甚至于当我的面讨论起了我的“死亡”。
3.举办一个别样的葬礼
“那我们该怎么处理这只蝴蝶呢?”我的提问让他们陷入了新的思考。
“我妈妈说了死掉的东西要烧掉的。”溪溪一脸认真的跟我讲。
“我们把它埋了吧。”仁仁说。
“反正不能扔掉它,它太可怜了。”小早附议说:“嗯,它是小可怜。”就这样蝴蝶有了自己的名字。
“老师,人死了是要举行葬礼的,我们给小可怜办个葬礼吧。”烨烨提议道。
“葬礼是什么啊?”好好问。
“我们要用盒子把小可怜装起来,再埋上。”烨烨立马把跑去了班里的资源库,找到了一个扎着蝴蝶结的糖果盒子塞进了我的手里。
蝴蝶放进盒子里真的刚刚好。大家一下子起劲了。
“我们给小可怜铺上鲜花吧。”溪溪带着大家到小树林里捡了好多掉在地上的桃花瓣小心翼翼地给蝴蝶盖上了。
“我去捡点小石头。”哲哲一个人蹲在了旁边的小花坛。
“老师,我们去给小可怜挖个坑。”烨烨带着几个孩子去了快乐岛,他们决定把小可怜埋在我们班中的太阳花里。
全都准备好了,我把装蝴蝶的盒子交到了他们手里,他们亲自把蝴蝶放进了坑里,给蝴蝶埋上了土。哲哲还用石头在土上围了一个圈,怕以后找不到他。孩子们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也许是真的意识到蝴蝶的“死亡”。他们的表情开始变得悲伤了。
“小可怜会去天堂吗?”溪溪问。
“反正肯定上天了,有可能会变成天使的”辰辰肯定的点了点头。
“我跟小可怜说过悄悄话了。”小早悄悄地告诉旁边的人。
“我也要说。”
“那你要小声说,放在心里说哦”小早认真地竖起食指嘘了嘘。
一群孩子突然认真地开始说起了悄悄话。看着他们稚嫩的脸庞,我感觉到了他们的火热的真心,仿佛在默默祈祷帮助死去的灵魂升天。这是个奇妙的时刻,最年幼的孩子们和陌生而古老的传统,最鲜活的语言和神秘的体验,袒露的天真让这成了一场可爱的葬礼。
三、案例反思:
蒙田说:“死亡在什么地方等着我们,这是不确定的;让我们在任何地方等待死亡吧,预先思考死亡就是预先思考自由。”
死亡,看似遥远,却又如此接近。大人们不要时常生气于孩子的“不懂事”、也不要担忧所谓的“不吉利”。我知道许多大人认为孩子和死亡距离遥远,不见得明白其中复杂深奥的道理,也或许因为大人不知该如何向小孩启齿。他们常常纠结于一件事,就是到底该不该跟孩子讲太多这个世界上不幸的事情,能不能跟小孩谈死亡呢?
事实上中大班孩子就会开始疑惑“人为什么会死呢?”“人死了会去哪里呢?”或者“我爱的人(爱我的人)要是死了,我怎么办呢?”小早就曾经跟阿婆说过:“阿婆,你要活到100岁,你千万不可以死。”轩轩也讲过“不能死,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孩子面对死亡是好奇有恐惧的。对亲人的依赖更让他们对死亡感到悲伤和无助。
然而和死亡相遇,是每个生命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它可能随时临到我们身边。我觉得有时候我们太过低估了小孩的承受能力。小孩子有一天是要长大的,他迟早有一天要接受家里面有人要走,也许是很疼爱他的老人要走了,也许是身边一场意外带走了自己的小朋友,一位同学的生命,他怎么办?他如何去面对、接受这一切?他如何去理解这个世间所有生灵必然要经过的这一关、这一劫呢?因此,不能视而不见,更无法避而不谈,毕竟,这不仅是情感上的重创,更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必须认真思考和学习的生命课题。我们不应该在小孩面前避讳死亡,更不应该在成人面前避讳死亡。相反的,我们也许就不去避讳死亡,我们正儿八经地去谈论死亡。或者我们可以让孩子观察自然界中的生命,看植物的一岁一枯荣和其他生命周期短暂的生物的生死轮回。这些对孩子理解“生与死”是有一定帮助的。与其让孩子蒙在脆弱之中,不如真诚地告诉她,鼓励孩子和我们一起坦然面对。小猫会死、家里的花朵也会死、老人会死、年轻人也会死、你不喜欢的人会死、你喜欢的人也会死。不过死并不可怕,你可以把你想念的人或者小动物记在心里,自己好好生活下去,为了达到活下去的目的,生病了就要吃药,才不会痛,才不会死。
朱永新教授说:“教育本身就是生活,教育就是生活的方式,行动的方式。”今天我很庆幸能有这样一次机会。让孩子们以蝴蝶为锲机举办了一场自主的集体组织的“葬礼”,使孩子们面对死亡这个绝对的分离进行了预先的准备和演习。当孩子们发现了一个弱小的生命的时候,他们没有轻视怠慢这个小小的微弱的生命,而是心怀着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去保护它,拯救它。当孩子们亲眼目睹了生命的逝去,鲜活的翅膀不在颤动,灵动的四肢变得僵硬时,遭遇了生死之问,他们没有放过这个疑惑,他们一起讨论死亡是什么,去思索面对死亡该怎么办;学着去合作,学着找寻答案。他们给出了举办“葬礼”这个解决的方案。他们分工有序,忙上忙下,绝妙的点子一个接一个。他们自己安排葬礼的材料,自己准备场地,甚至于自己设定了悼念的仪式。他们以这种形式消除了死亡的严肃、恐惧和不可转逆,他们用美好的祝福祈祷处理了死亡,悄悄话形式的哀悼缓解了哀伤,或许他们还没有体会到撕心累肺的悲痛,但这却是一场充满了童真的可爱而神圣葬礼。而我在这场葬礼里只是一个静静的参与者。
正确、科学地理解生命、死亡的含义,以灵活有效的方式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能够帮助幼儿获得对生命意义的正确理解,以健康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生命的宽度、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升华,让生命更富有灵性。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4号 电话:025-85316710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