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54 作者:南京市迈皋桥幼儿园 发布时间: 2020-10-29 来源:本站
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资源,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理论曾提出:幼儿阶段的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通过在头脑中形成自己的图式来表征周围的世界。因此,为了更好地读懂幼儿,“让儿童的学习看得到”,于2020年10月27日中午,全体教师在嵇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一场以“以儿童的视角”为聚焦点,以秋天主题环境创设为契机的研训活动。
•议
活动伊始,以班级主题环境照片为例,引发老师们从儿童视角来对现班级环境进行反思,并思考“什么才是孩子喜欢的主题环境”。“孩子们感兴趣的、趣味化的、可以让孩子看的见的、可互动的、作品可以取放欣赏的、有他们参与过程的……”在老师们的分享交流中,教育观、儿童观、环境观在悄然发生着转变。
•研
经过一番“思——议”后,教师们分成三组,分别以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主题墙案例式呈现,围绕“二审二思”进行探讨:
审 |
思 |
立足儿童立场的环境价值在哪里? |
在环境中是否看到了儿童的学习轨迹? |
环境创设中孩子参与在哪里? |
如何更好的突显主题环境的价值? |
小组研讨结束后,由各年级组代表进行分享。小班组孙敏老师指出幼儿的参与度并不局限于主题墙,还可渗透到班级自然角、区域游戏等,实现区域学习多元化;运用多种感官让幼儿感知探究,记录精彩的过程,与周边环境进行互动。
中班组田利萍老师指出环境创设需要注重留白,要以幼儿观察的好讨论为线索,找到共性问题与个性问题,结合幼儿的兴趣以及已有经验,帮助幼儿真正“看得到”自己。
大班组冯玉君老师提倡“儿童海报式”主题墙,要以幼儿为主。幼儿在主题中生发问题,教师作为课程支持者,帮助幼儿梳理选择有价值的探索点支持幼儿探究性的学习,改变孩子的学习方式;支持孩子多元的表征方式,例如:连环画、主题小书、幼儿参与思维导图,给予支持。
•变
经过思议、研讨过后,教师的“儿童视角”意识以及观念已逐渐清晰:
儿童观的转变:相信儿童,能看得见孩子的学习,为幼儿支持儿童在主题环境中多元化的表达,用适宜的方式在环境中呈现,形成开放、互动性的有价值环境。
教育观的转变: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老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的表现与反应,学会“蹲下来倾听孩子说话”,观察了解儿童的真实需要,及时给予适当的方式应答,相应的环境支持。
课程观的转变:关注儿童的学习过程,学习痕迹的保留,从一块主题展示墙变成孩子感兴趣、有趣味、与孩子能互动交流、体现孩子学习成长过程的,可以渗透到区角、班级、幼儿园、家庭乃至孩子生活中每一个角落。
•理
此次研训活动,聚焦儿童视角下的环境,对此嵇主任、刘主任以及唐园长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再梳理:
在主题环境创设中,内容线索要符合逻辑性和层次性,使得呈现方式多样化。只有教师清晰知道内容之间的联系后,才能让孩子更容易参与到主题墙中。
儿童海报式”和“教师海报式”的区别,创设“儿童海报式”主题墙时,应以年龄阶段适宜性作为参考,通过多种不同的形式呈现。
3.在表征形式上一定要是幼儿真实的,教师可以再大胆放手一点,让幼儿自己去记录、绘画,反映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真实表现形式。
•获
主题学习结束后,老师们也积极打卡了自己的研训心得,表示受益匪浅,将“儿童视角下的主题环境”进行到底!
当我们有“看得见”的思维方式,就会有“看得见”的主题环境呈现方式,从而能真正让孩子“看得见”这些环境创设的意义。相信老师们会在不断的学习中越来越专业化,从而更好的读懂儿童,发现自己!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4号 电话:025-85316710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