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迈幼•安全第一】防范通讯网络诈骗

浏览数量:5     作者:李佳洋     发布时间: 2019-12-12      来源:本站

——做到“三问”、“四不”、养成“七个好习惯”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当然也是骗子眼中的“大肥肉”。很多骗子专门利用父母对孩子的关心、疼爱进行诈骗,一骗一个准,其中交培训费诈骗是最常见的类型。终结诈骗(微信ID:antifraud2)今天拿到了一个家长与骗子聊天的全部记录,为你真实还原这类诈骗的套路。

       案例:上午09点57分,学生家长王女士接到了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从信息内容上看,是自己的孩子发来的。之所以用这个陌生号发信息(而不是直接打电话),是因为自己的手机掉在水里面坏了,而且正在上课,不能打电话。发信息是为了说明一个情况:学校邀请了清华大学的教授来开设课程。

       解读:骗子的第一个电话或短信至关重要,他们极力去伪装自己,以免被人识破后无法进行下面的套路。这个骗子的第一个短信就基本做到了滴水不漏。

       他虽然提前掌握了学生的信息和学生家长的信息,但是却无法使用学生的手机号,所以只能用新号码给学生家长发信息。为了避免学生家长起疑或者直接打电话询问,就编造了一个让人无法反驳的理由——用的同学手机、在上课,把家长可能有的质疑念头全部打压下去。


       案例:骗子继续趁热打铁说下去,主动介绍了自己的决定:报论文创作和商务英语两门课,并说了价钱和上课方式。

       解读:这几句话看似波澜不惊,其实是骗子和王女士打的一场心理战。开始主动说出要报两门,一共是39800元,主要是试探王女士是不是那种有求必应的家长,如果是,直接进入交钱环节。而王女士偏偏不是这种人,所以骗子马上强调他真的很想学,两句话就攻破了一个母亲的心理防线,开始同意只报一门英语。
       骗子还是不甘心,继续坚持要报两门,妄图使用撒娇发嗲的方式,争取母亲同意。没想他这次遇上一个强势的母亲,只允许报一门。骗子怕一旦再争取,这一门都可能不给报,就马上同意了,要价19900元。

       在家长同意之后,骗子开始告知转账的方式,是联系教务处李主任。同时再次强调,这个事通知好几天了,现在只有3个名额,并且12点就要截止(还有半个多小时就不让报名了),一定更赶紧报名。

       解读:这个时候,诈骗已经进入实施阶段。骗子说“12点截止”和“只有3个名额”这个很好理解,就是为了增加家长的紧迫感,让家长不要多想。那么,骗子为什么要引出一个李主任呢,并且强调一定更要家长亲自报名呢?
其实这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因为前面已经说自己在上课了,编造个“李主任”出来方便接手,也能进一步增强家长对这件事的信任。而为什么一定更要家长亲自报名呢?这就是要趁热打铁,让家长在“李主任”的电话指导下完成转账操作(这个时候没有给账号),以免家长稍微一回味,就发现破绽。细思恐极!


       王女士表明自己不方便打电话时,骗子妄图以“你一点都不关心我吗?”来说服家长给李主任打电话,其目的仍然是怕王女士回过神来,或者私下向班主任、其他同学家长求证。

       解读:可想而知,骗子还准备了一个完整的剧本,等待上钩的家长。一旦家长直接打电话给“李主任”,就会用他们精心编造的话术来指导完成转账操作——他们的终极追求是在受害人醒悟前拿到钱。

家长无奈之下只能发短信给李主任,要求留一个名额。因为无法直接打电话洗脑,李主任再次用短信强调,必须要在截止时间之前把钱打到制定账号。

       解读:骗子继续施压,目的就是制造紧张气氛,让王女士的脑子里只想着赶紧转钱这件事,以免夜长梦多。

骗子发来了指定的账号,专门写了“法定人 宋超”,同时要求家长转账成功后打个电话确认。

       解读:为什么说“法定人”呢(其实正确的应该是法人代表),骗子想用这个细节来表明他们的账号是个对公账号,是非常可信的,可惜这个骗子的水平太差,用了个错误的名词。最后骗子又强调要打电话确认,并说会拿报名资料给学生,还是为了增加紧张感和逼真性。
给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因为王女士没有立即打电话给“李主任”,在要孩子的小姨准备汇款的时候,小姨发现不对劲,经过确认后知道这是一场骗局,避免了将近2万元的损失。骗子从09:57开始发信息,到聊天结束,只有短短几分钟的时间,所说的话语也非常有限。但是从以上分析来看,那些看似平常和不经意的语言,其实都是骗子经过精心设计的,都有其深刻的意义和作用。有些人总是对骗术解读不屑一顾,但是当自己遭遇这些骗局的时候,往往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希望通过今天的解读,能让大家了解到此类利用培训费诈骗学生家长的骗术,同时也希望更多人树立这么一个意识:每个人的认知总是有限的,永远保持谨慎和谦卑,与时俱进学习各类防骗知识,才是免于被骗最好的办法!

       防范通讯网络诈骗——做到“三问”、“四不”、养成“七个好习惯”


“三问”

主动问本地警察

主动问银行

主动问当事人

【生命迈幼•安全第一】防范通讯网络诈骗_html_67aef1be.gif

“四不”

不随意透露   保隐私

不轻易相信   先联系

不乱点链接   防木马

不盲目汇款   重核实

【生命迈幼•安全第一】防范通讯网络诈骗_html_67aef1be.gif

“七个好习惯”

1.保护好个人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保管好不用的复印件、睡眠卡、交易流水信息。

2.网上银行操作时,最好手工输入银行官方网址,防止登录钓鱼网站。

3.输入密码时,用手遮挡。

4.密码要设置得相对复杂、独立,避免过于简单,避免与其他密码相同,定期更换。

5.开通账户到账通知短信,一旦发现账户资金有异常变动,立刻冻结或挂失。

6.不随意连接不明公共wifi进行网上银行、支付账户操作。

7.单独设立小额独立银行账户,用于日常网上购物、消费。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4号  电话:025-85316710  苏ICP备0504846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