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73 作者:李佳洋 发布时间: 2020-03-08 来源:本站
小朋友们,3月17日就是迈幼九十岁的生日啦。我们的幼儿园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谁提出要在这里建一个幼儿园的呢?为什么我们所在的社区叫晓庄社区呢?这一切都和一个叫陶行知的爷爷紧紧联系在一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陶行知爷爷吧!
陶行知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去上学读书。但是他很聪明也喜欢看书写字,所以有一个老师很喜欢他,决定一毛钱不收也要教陶爷爷学习。陶行知一边学习还要一边帮家里人砍柴,虽然很辛苦,但是陶行知非常地认真并且一直努力地坚持着。
渐渐地陶行知长大了,他不仅在我们国家的学校里学习非常好,而且还获得了飞到美国学习的机会。那个时候我们国家有战争,到国外学习并不像现在这样容易。但是陶行知非常爱我们的国家,所以他在美国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本领后又回来了,并且当了老师。
陶行知在当老师的时候,学生们都很喜欢他。有一个“四颗糖”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有一天,陶行知在学校看到一个男生用砖头扔另一个男生,十分危险。陶行知让他们停下来,并叫扔砖头的男生下午三点到他的办公室。
当陶行知回到办公室后,发现那名男生已经正在等他了,便拿出了一颗糖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很准时,比我先到了。”接着又拿出第二颗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就住手,说明你很尊重我。”男孩虽然觉得很奇怪,但还是拿了第二颗糖。陶行知又拿出第三颗:“我刚才问了别人,我知道你了打他是因为他欺负了别的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
这时那名男生大哭:“陶老师,我错了。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这时陶行知拿出第四颗糖:“你已经认错,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小朋友们,看了这个故事,你们能猜到学生为什么喜欢陶行知吗?
陶行知在做老师的时候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外国知识都对我们国家有用,于是陶行知把他学习到的有用的外国知识和我们国家当时的情况结合在一起,说了很有名的三句话:“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但是,因为落后与打仗,很多孩子想要上学很困难,特别是在乡村和郊外,连学校都没有,陶行知作为老师觉得很伤心很难过,为了让更多孩子都能读书、学本领,他决定自己来建造学校。
1927年3月,陶行知在南京的晓庄建造了一个晓庄学校。但是,陶行知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很多小孩子来上学是还带着他们的弟弟妹妹,这些更小的弟弟妹妹需要哥哥姐姐们照看。可是这样会影响哥哥姐姐的学习呀,怎么办呢?
最后,陶行知决定为这些小弟弟小妹妹建造幼稚园。陶行知看了看地图,在地图上画了个圈,告诉他的一个名叫孙铭勋的学生:在这里建造一个迈皋桥幼稚园。我们的幼儿园就由此而来啦!
无论是小时候贫穷的生活,还是长大后在落后的环境、战争的危险中,陶行知都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读书梦与教育梦,并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建造学校,帮助孩子们学习本领,只有知识才能使我们更加强大。陶行知爷爷一生都在读书、建学校、教孩子读书,他还参加了抗日战争。最后因为长期劳累过度,在上海去世了。
最后,我们一起来听一首陶行知爷爷送给小朋友的歌,叫《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人小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你比小孩还要小
想知道陶行知爷爷提出建造迈皋桥幼稚园后,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吗?在下一篇的故事中我们会继续揭秘哦~
Copyright @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南京焦点领动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4号 电话:025-85316710 苏ICP备05048463号